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1 / 4)

文化总局大楼的办公室里,叶雯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手里拿着一份厚厚的文件,眉头微微蹙起。

文件上记录着近三个月国内送审的科幻电影项目,密密麻麻的名单列了整整五页,可真正有扎实故事内核、符合科幻创作逻辑的,却寥寥无几。

“又是一批蹭热度的项目。”叶雯轻轻合上文件,指尖在封面“科幻电影送审清单”几个字上轻轻敲击,语气里带着几分无奈。

自从《星际穿越》全球票房突破五十亿美元,成为中国首部跻身全球影史票房前十的非英语电影后,国内电影市场仿佛一夜之间掀起了“科幻热”。

原本专注于都市、古装题材的导演,纷纷转向科幻领域;连一些刚毕业的新人编剧,也扎堆写起了“黑洞”“星际旅行”“人工智能”相关的剧本。

可内容大多空洞无物,要么是生硬堆砌特效元素,要么是把都市爱情故事套上科幻外壳,根本算不上真正的科幻电影。

叶雯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往来的车流,心里渐渐有了主意。

她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电影司的号码:“通知下去,下周五上午九点,在总局会议室组织一场‘科幻电影创作与发展’专题讨论会,邀请国内有科幻创作经验的导演、编剧,还有几家头部影视公司的负责人参加。另外,把近三个月送审的科幻项目清单整理出来,会上给大家做案例分析,重点指出问题所在。”

她太清楚行业的“跟风”现状了。

之前谭越拍现实题材电影火了,市场上立刻涌现出一大批粗制滥造的现实题材作品;后来他拍悬疑电影票房大卖,又有无数人跟风拍悬疑,结果大多是逻辑混乱的“烂片”。

如今《星际穿越》带火了科幻,她必须提前干预,敲打那些目的不纯的创作者,避免国产科幻刚有起色就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要想让会议有效果,得请真正懂科幻、有实战经验的人来分享。”叶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滑动,脑海里第一个浮现的名字就是谭越。

作为《星际穿越》的导演,谭越不仅用作品证明了中国电影人能拍出世界级的科幻电影,更在创作中兼顾了科学严谨性与人文温情,他的经验对行业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谭越的电话。

铃声响了两声,就被接通,谭越温和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叶局长,您好。”

“谭总,忙吗?有件事想跟你聊聊。”叶雯的语气里带着几分亲切,“最近《星际穿越》的热度很高,带动了不少人关注科幻电影,这本来是好事,可送审的项目里,有太多粗制滥造的作品,都是想蹭热度捞快钱。总局打算下周五组织一场科幻电影发展讨论会,想邀请你过来,给国内的导演、编剧分享一下你的创作经验,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科幻电影。”

电话那头的谭越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答应下来:“没问题,叶局长。能为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出点力,我很乐意。其实我也注意到市场上的跟风现象,有些项目连基本的科学逻辑都不讲,确实容易消耗观众对科幻的热情。能在会上跟大家交流,一起探讨怎么做好科幻创作,是件好事。”

听到谭越爽快应约,叶雯心里松了口气:“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会议流程我会让工作人员提前发给你,你到时候主要分享一下《星际穿越》的创作思路,比如怎么平衡科学设定与故事叙事,怎么挖掘科幻背后的人文情感,这些都是大家最关心的。”

“好的,我会提前准备一下。”谭越的声音里满是诚意,“另外,叶局长,如果需要推荐其他有科幻创作经验的人,我倒可以推荐几位——比如孙道浩导演,他一直在坚持拍国产科幻,虽然之前的作品票房不算顶尖,但在科学严谨性和本土化表达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叶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