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西夏动向(2 / 3)

明的祖父都奈何不了他们,区区一个小辈,有何资格跟他们做对手?

恰恰此时,韩明到达陕西之后,掀起了史无前例的军事改革,这让西夏国内开始有些人心惶惶。

这让一直小觑韩明的没藏讹庞都有些拉不下脸,对于宋夏之间的摩擦,双方一直没有停过。

甚至在大宋至和二年,没藏讹庞曾经派兵侵占了宋朝麟州西北屈野河(今陕西境内窟野河)以西的肥沃耕地,令民种植,收入归己。

宋廷一再交涉,讹庞采取“迫之则格斗,缓之则就耕”的对策,最后迫使宋廷捏着鼻子不了了之。

这件事距离如今六七年光景,韩明就敢在陕西路推行军改,这不就是示威西夏吗?!

怎么,宋廷这是觉得天晴了,雨停了,他们又行了?!

士可忍,孰不可忍!

对于如今的没藏讹庞来说,他的地位岌岌可危,面对日益成长起来的外甥李谅祚,他的专权跋扈,已经让对方深深忌惮。

对此深知肚明的他也在找寻机会,杀掉李谅祚,另立新君,或是自己上位。

总之西夏国内已经到了最为危险的时刻。

看着曾经落败于西夏铁蹄之下的宋廷如今磨刀霍霍,推进改革,没藏讹庞的心中诞生了一个庞大的计划。

不过这个计划需要一个人,一个看似已经离世,实则偷偷活的很好的人。

他就是曾经叛宋投夏,后被李元昊奉为座上宾的西夏前国相——张元。

这个因为怀才不遇,再加上屡试不第的书生,在成为西夏李元昊的谋主,积极为其出谋划策。

在第一次宋夏之战中,就是他一手策划了众多大战。

包括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这三大着名战役。

而这三战结果是宋军全面溃败,西军精锐折损十之七八,元气大伤。

但最后在乘胜追击的问题上,张元和李元昊产生了分歧。

张元力主彻底击溃宋廷,拿下整个关中,时常劝谏李元昊:攻取汉地,令汉人守之,这样才能扩大疆域,财用充足。

但李元昊还是游牧民族长期养成的习惯,常是掳掠而还。因此,虽然取得胜利,财用却越来越困难。

因此双方离心离德,最终李元昊和宋廷开启了庆历议和。

张元看出李元昊的不信任,同时庆历议和后,李元昊沉湎酒色,好大喜功,导致西夏内部日益腐朽,众叛亲离。

为了躲避宫廷内斗和厮杀,张元只能采取金蝉脱壳之计,假死离开了国都,找寻到当年共同投夏的好友吴昊,委身在其府邸。

后来即位的李谅祚和掌权的没藏讹庞不知从何处得知消息,亲自去请他,并奉为了没藏氏一族的上宾。

因为在没藏讹庞眼中,他的便宜妹夫能够脱宋自立,并前后抵挡住宋辽两国的征伐,全靠这位有才无德的谋主——张元。

对此没藏讹庞是极尽礼贤下士,将张元供了起来,这么些年来,他每每遇事难以决断,都是张元出谋划策。

而如今,这位前任张国相为了早早布局边境,带着十几人进入了宋廷陕西路,这一去就是多年,让没藏讹庞着实想念的紧。

有意思的是这人有时当真禁不起念叨,这边没藏讹庞刚划过一丝想法,那边下人回复,有一位手持国舅府密令的黑衣人求见。

这让一直紧缩眉头的没藏讹庞一下子喜笑颜开,满脸的褶子都开花了,高兴的出门前去迎接。

看到正是多年不见的张元先生,没藏讹庞立马躬身下腰行礼笑道:“先生如今风采依旧啊!”

“此次边境一行,可有收获?”

黑衣人把兜帽取下,正是一位满面沧桑的中老年人,看情况大概

website sta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