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道君,咱们还是欣赏两位大家的表演吧。” 龙慕之侧脸向万俟羽修道。 “正要洗耳恭听。” 万俟羽修看了太叔明镜和晏雒真一眼,道。 “两位大家,请。” 龙慕之右手微请,道。 “当不得殿下之请。” 太叔明镜和晏雒真双双起身,回礼道。 早就有侍女将太叔明镜从不离身的皎月琴送了上来,身后还有明月楼的杂役抬着琴台和绣墩。 琴台和绣墩放在了舞台正中,面对万俟羽修和龙慕之的位置。 在场之人,无不凝神静气,等待二位大家的表演。 跟随万俟羽修而来的阎宝、丁残、李神通、梅九朝、“丹凤侠”岳一峰、“飞鸾剑”蒋佩珺等人,也都注目场中,凝神等待。 他们有的身份虽也不差,但也是第一次聆听两位大家的演奏。 都是武林中人,岂会不知两位大家之名,都是静候“佳音”。 太叔明镜广袖垂云,足下金莲步摇生辉,行至焦尾古琴前轻提裙裾。 一福身间,众人但觉月映寒潭,待她落座绣墩时,连案头鹤嘴炉的沉香都凝滞半空。 素指未触丝弦,已有清泉石上之韵流转厅堂。 晏雒真款移玉山,云鬓间金步摇却纹丝未动。 待她驻足琴台东南巽位,殿中三十六盏琉璃灯都好似明灭了三次,为其所动。 檀口未启,檐角铜铃已自鸣三响,应和着《碧落天女》的前奏宫商。 《碧落天女》,乃是晏雒真的佳作,也是晏雒真最广为人知的词曲之一。 琴声初如昆仑雪水浸润梧桐,转瞬化作九霄罡风掠过瑶台。 晏雒真的歌声并非自喉间涌出,倒似从殿宇梁柱间自然生长——时而如碧落罡风撕扯云霭,时而若谪仙赤足踏碎星河。 太叔明镜五指在七弦间游走,竟在宫徵之外另辟出半音。 焦尾琴腹忽泛朱红光晕,弦动时带起的气流将晏雒真裙裾上的蹙金绣纹拂作流云状。 两股音律时而如阴阳双鱼追逐太极,时而似参商二星遥相辉映,在座众人衣袂无风自动。 歌声犹如九天之妙音,自玄天而降。 听者好似看到碧落玄天中有九天玄女临凡,身形款动,妙曼婆娑,脚下好像踩着御空仙步,身畔有天花坠落。 太叔明镜的琴音和之,与歌声分合变幻,有着同样勾人心魄的神意。 琴音和歌声,都带着勾动心神的魔力,就是万俟羽修,都沉醉其中。 这可不是一流高手的剑意,而是歌艺、琴艺所代表的乐道。 技近于道,说的就是太叔明镜和晏雒真的境界,如此,也才称为大家。 沈黎姜不为大家的原因,也在于此。 九尾狐王出身天狐宗,虽然不如天音宗对乐道的精绝,却也不输于太叔明镜和晏雒真多少。 听的也是入神。 她倚仗的是强大的天狐真气,不像太叔明镜和晏雒真,虽然在凡俗之境,却是穷尽了至人之道。 在乐道,二人可称一句至人。 虽是演绎的碧落之天女,其歌,其音,却带着凡人百味,有凡人的酸甜苦辣内蕴其中,听的万俟羽修这样的陆地神仙,也生出滋味来。 龙慕之、龙易之,还有自从到场之后,未曾多言的龙献之,也各有体会。 以皇家之尊,却好似看到了九天玄女纵观阅武朝盛景的场景。 观天之道,揽天之景。 余者,却是只有满眼的天女,满耳的仙音,不知经年,不思己身。 忘却了,忘却了…… 一曲肝肠断,一曲忘情天,听君今日歌,度日难如年。 不少人更是幻象丛生,心神竟被琴音蚀出涟漪。 仿佛看到晏雒真鬓边玉簪化出青鸾虚影,太叔明镜腕间金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