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儒家论学(2 / 5)

“诸位仁兄,承蒙大家的厚爱,小生杨无名在此有礼了。”他微微躬身,表达着对在场众人的敬意。今日论学的主题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他心中深藏的思考之门。他深吸一口气,平复一下激动的心情,然后开始了他的论述。

“今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人之初,性善乎,性恶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关于人性的探讨,自古以来便是众多学者争相研究的课题。我斗胆抛砖引玉,说说自己的看法。”

他的话语中带着谦逊与谨慎,仿佛每一个字都经过深思熟虑,带着沉甸甸的哲理。他继续说道:“人之初,究竟性善还是性恶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想,人性本无所谓善恶,就如同一张白纸,上面的色彩由我们后天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所描绘。”

他的话语在众人心中激起层层涟漪,引发深思。他继续说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和生活的磨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本性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善恶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我们的道德观念和自我约束。”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无名的话语深入浅出,引人深思。他的言辞之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真理的追求。他的论调让人信服,仿佛在他的引领下,人们可以走进那深邃的人性世界。

......

一位青袍女子静静站立,她是冷忆颖,学院的精英弟子之一,修为达到了金丹中期。她的身影宛如静谧的湖水,虽然平静却深不可测。冷忆颖先是优雅地拱手行礼,这是一种庄重而优雅的礼仪,展现出她的尊重和谦逊。

然后她轻轻开口,声音如同山涧中流淌的清泉,清澈而深远。她说:“人之初,性本善。”她认为人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在她眼中,人性的善良就如同未经雕琢的玉石,晶莹剔透,浑然天成。然而,随着人们逐渐长大,受到了社会、环境、家庭等各种各样的影响,才会慢慢出现善恶之分。

冷忆颖坚信,如果着重于教育和引导,就如同雕琢玉石需要精细的工匠和耐心,人们就可以达到圣人所描述的大同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们和睦共处、彼此关爱、没有纷争和冲突。在她的想象中,这个大同世界就像是一片宁静的乐土,人人都能过上和谐美好的生活。

她继续说道:“所以,我觉得人性本善。”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人性善良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她认为每个人都有善良的本性,只要我们用心去教育和引导,就能激发这份本性中的善良。

此时,一位身着蓝袍的青年柴飞英自座位上站起,他是黑白学院的核心弟子,身份显赫,才华横溢。他向着在场的所有人拱手行礼,神态从容而自信,接着开口道:“人之初,性本恶。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事实。”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在众人心中激起回响。他继续深入说道:“人的本性中潜藏着无尽的欲望与贪婪,若不受约束,便会任其自由发展。然而,唯有法制才能管束人的行为,引导他们走向善良的正确之路。”

柴飞英的话语间充满了严肃与深沉。他顿了一顿,目光深邃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如果放任人的天性自由演绎,那么这个世界将沦为一片混乱,人们将陷入自私自利的深渊,成为无恶不作的恶人。”

随后,陆续有十几位青年学者登上文辩台,他们胸怀抱负,怀揣着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在台上,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辩论的舞台。

很快,这些青年学者就分为了两大派别。其中一派主张性恶论,他们认为人性本质上具有恶意和自私的成分,需要通过教育和约束来引导人们走向善良。他们言辞犀利,逻辑严密,不断强调后天环境的重要性。

另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