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敬沐于浓郁灵气中,挟地脉之力,以分土诀为刃,冲开重重土层,往天阙山疾驰而去。
地中若有灵脉,则循灵脉而行,灵脉不壮,则扩充之。若无灵脉,则以神意调集灵力凝造灵脉,使之一路接续。
匆匆月余过去,直通百万里,终于连接上天阙山的地脉。张元敬也几乎精疲力竭,无论是神意,还是法力,都接近枯竭。
他钻出地面,神意沟通天地,感应着地脉隆隆、生机如流,不禁仰天大笑。
成了!天阙山可在极短时间内恢复如初,并在一二百年间达至极盛。至于能否晋升超级灵穴,尚且不可判断,但必定相差不远。那时,他自有手段,为它再引一条源头活水!
以他所察,天阙山数条主灵脉,其实与薛王山大灵穴是天然连通的,地中原来也有地脉,但被薛蛮子以大神通阻断,禁以大阵,致使灵力不至,遂在长久岁月中毁坏,最后归于泥土,了无痕迹。
此番被他以神通重开,天地之力立时滚滚南来,乃是地理形势固然如此。
张元敬立于天中,俯瞰辽阔大地,但见苍山如海,大江似带,万物生长,风景胜画,心底顿有豪气生出,直冲云霄,搅动玉宇,好似周天运转皆遂我意,众生祸福吾自主之,不由地仰天长啸,纵意伸展,汪洋恣肆,至扫尽阴霾、酣畅淋漓方止。
张元敬内视识海与丹田,经此放歌,神意与法力皆是增强了不少,顿时有所明悟,对于化神修士来说,神意的运用,尤其是意之伸展,乃是极为重要的修炼方式。
虽说神意乃是一体,但神与意并不相同,意乃是修士志、情、欲之集合,实则代表着其最为独特的一面,无此则失之于为人也。故此,厚土化育鼎才有神虚而意凝之说。
张元敬御气而行,跟随灵脉的流动,往天阙山遁行而去。
一路上,不时有修士及妖兽发现异常,或升空察看山形地势,或循地脉变化而入地勘探,也有呼朋引伴,抢占灵气汇集、灵穴升阶的宝地。
张元敬隐入罡风之中,并不理会下方的骚动。
至天阙山百万里范围,灵脉逐渐汇聚,形成数十条大灵脉,而北来的浩荡灵气,顺着这些灵脉倾泻而下,顿时引来无数灵山秀水的蜕变,许多因大敌围困而残破的洞天福地、大小仙城,也自恢复而充盈起来,再次展现出其得天独厚、钟灵毓秀。
此只是表象。在张元敬神意感察中,地中灵力已成突破之势,不仅是地脉升阶、承载扩容,更是气贯南北、远近皆至。以天阙山为中心,形成超级灵穴,汇聚数千万里范围灵力,已经具备了基础。
他搬运法力,凝厚护体清气,加速往天阙山疾遁而去。
仅只两日,他便飞抵神尊行宫上空。短短两年,此地已是大变样,宫阁密布如林,修士往来喧嚣,山林郁郁葱葱,灵气氤氲浓密,可谓初复旧观。
他甫一现身,便引发大阵震动、群修混乱,负责镇守的结丹修士立即关闭阵门,并发出警示。
但是,只是片刻之后,大阵即被撤去,红光满面的余天万自山顶直升天中,笑着迎了上来。
在他身后,则是霍正凯、周正明、韩正济、张正均四人,其余修士,无论是玄天宗的,还是附属宗门的,抑或是其他南域宗门的,包括前来请见的元婴真人在内,皆按照余天万指令,肃立各处殿阁外,静待神尊训示。
“拜见上尊!”余天万辨察张元敬神色,见他形态松弛、眸光清澈,知道并无危殆之事,乃笑问道,“此次北上,想来诸事顺遂?”
张元敬点头:“已的解禁之法!余师叔,且引众修,前往宗中!”
余天万浑身一震,乃大声应道:“谨遵上尊之命!”
张元敬御空而行,徐徐往南而去。
余天万则有条不紊传出号令,指挥众结丹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