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条道路就更早了,是秦代便已经出现的一条古道,叫做朱提道。”
“朱提道是战国时代修筑的,相传秦国蜀郡太守李冰采用积薪烧岩的原始办法,开山凿岩,开通了此条道路。这条路从蜀地南下,经僰道即今天宜宾、朱提今天昭通,最后到达滇池。”
“因为以古代朱提地区为枢纽,因此被称为‘朱提道’。”
“但它还有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叫做‘五尺道’。”
“秦人崇尚‘六’这个数字,然而李冰开凿这条道路的时候,修到五尺便已经是最宽的极限,因此得到了这个名字。顾名思义,这条道路一开始其实就是一条勉强能够走人的羊肠小道而已。”
“到汉武帝时期,当时南越地区造反,汉武帝派遣大军前往镇压。军中有一位名叫唐蒙的,他在番禺时吃到蜀地所产的蒟酱,得知是从西北方向的牂牁江偷运到番禺的。回朝后,唐蒙上书建议将这条道路打通,准备作为奇兵将来攻打时降时叛的南越之用。汉武帝同意唐蒙建议,以唐蒙为郎中将,带领一千士兵和负粮的一万余人,从我老家夹川,也就是当时巴郡江阳县的符关出发,进入南夷,征服夜郎地区,建立了西南夷开发的第一个郡——犍为郡,之后朝廷发动巴、蜀、广汉和犍为四郡力量,全力以赴修建这条道路。”
“这条道路由蜀地出发,沿着青衣江水而下,经过夹江至嘉州,又循岷江而下至僰道。青衣道至宜州后分作两条:一为南夷道,即从僰道继续南行至夜郎即今天黔州地区,再往南可至当的粤州南海;另一条则接上秦代李冰修筑的五尺道,并加以扩建,形成由僰道南下,过石门即今日滇省盐津豆沙关抵达到朱提,然后经由味县,到达滇池地区的官道。”
“到了隋唐时期,枢纽移到了石门关,隋唐时期所建的石门关非常凶险,唐人所书的《蛮书》就曾记载:‘石门东崖石壁,直上万仞;下临朱提江流,又下入地数百尺,惟闻水声,人不可到,西崖亦是石壁,傍崖亦有阁路,横阔一步,斜亘三十余里。半壁架空,欹危虚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