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没有实质性影响。
随后,我们在体外进行了迁移实验。在培养过程中,与嗜酸性粒细胞直接或间接接触后,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提示嗜酸性粒细胞以接触无关的方式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用来从Il5Tg小鼠和对照小鼠的BM上清液进行迁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嗜酸性粒细胞来源的因子可能促进肿瘤细胞迁移。
令人信服的证据支持炎症成分参与癌症发展的不同阶段,包括癌变、癌症侵袭和转移。然而,在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显着浸润到炎症部位为特征的过敏原诱导的气道炎症与癌症风险呈负相关。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临床的各种实体瘤中也经常观察到,并且在大多数研究中通常与良好的预后相关,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潜在的抗肿瘤作用。这引发了大量研究,以解决所涉及的潜在机制。几项研究已经证明了体内和体外嗜酸性粒细胞的抗肿瘤功能并强调了各种机制,概括为(i)细胞毒性颗粒和酶的脱颗粒以直接杀死肿瘤细胞,以及(ii)产生广泛的免疫活性因子来调节肿瘤环境。然而,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对肿瘤转移的直接影响的信息很少。
肿瘤微环境中的嗜酸性炎症也可能导致转移。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5(IL5),是影响过敏性炎症中嗜酸性粒细胞分化和存活的关键因素。虽然混杂因素使嗜酸性炎症和肿瘤之间的关系复杂化,但已有文献表明IL5通过嗜酸性粒细胞形成肺的转移性定植。据报道,嗜酸性过氧化物酶(EPX)在4T1乳腺癌模型中促进肿瘤转移。通过组织染色,EPX也被认为是预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临床结局的潜在生物标志物。这些研究表明,嗜酸性粒细胞及其介质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可能比之前所了解的要大得多。因此,应该重新考虑嗜酸性粒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直到有更多的证据说明嗜酸性粒细胞在癌症转移中的作用机制。
以前报道,CC趋化因子配体6(CCL6)是一种主要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中产生的趋化因子,过度表达CCL6可以加速肿瘤生长,并增加小鼠肿瘤局部和转移扩散。CCL6与人CC趋化因子MPIF1/CCL23具有同源性,MPIF1/CCL23在肿瘤组织中显著上调。CCL23的高表达与癌症患者的加速进展和短生存期相关。前期研究表明CCL6/CCL23结合并激活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表达于多种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促进肿瘤转移。在这里,我们假设CCL6CCR1信号通路参与了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肿瘤转移。因此,我们研究了嗜酸性粒细胞在炎症作用下对实验性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促进了CCL6依赖的转移性肿瘤的生长。
研究结果
1.卵清蛋白诱导的气道炎症和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症促进小鼠转移
为了确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我们对OVA模型中的肺组织和DSS模型中的结肠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确定了气道炎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DSS诱导的结肠炎表现为结肠黏膜中大量白细胞浸润,包括嗜酸性粒细胞。
在嗜酸性粒细胞诱导的肿瘤细胞迁移和嗜酸性粒细胞依赖的转移形成中至关重要
我们的目的是确定嗜酸性粒细胞促进肿瘤细胞迁移和转移形成的有效因素。既往研究报道CCL2、CCL3、CCL5、CCL6、CCL8、CXCL12、CXCL14等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直接或间接靶向肿瘤细胞促进转移。我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从Il5Tg小鼠和WT小鼠的BM细胞中筛选一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CCL6是Il5Tg小鼠中最丰富的细胞因。由于CCL23已被确定为小鼠CCL6的人类同源